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用动态
广东广州:超1万宗政府采购项目纳入“信用评价体系3.0”
发布时间: 2024-06-19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财政局印发《关于政府采购项目应用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的补充通知》,要求即日起,采购人或代理机构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方式进行综合评分的项目,在评审活动中均应按照现行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分细则采用“信用评价体系3.0”数据。

  2023年9月,广州市财政局联合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推出“信用评价体系3.0”,目前已运用于1万余宗政府采购项目中,涉及金额超700亿元,全面提升了广州市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信用样本。

  制度不断完善、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政府采购”一词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在“买买买”背后,政府采购既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又能在微观经济层面起到产业引领作用,是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来,广州市聚力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坚持做强做实政府采购监管四大“品牌”,凸显政府采购政策“工具箱”新动能。

  促进降本增效

  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为了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广州优化采购方式应用,聚力发挥政府采购规模优势,促进降本增效。

  广州依托省框架协议电子化采购系统,广州将特色集采品目信息化工程监理服务、信息化工程验收测评服务、信息技术管理咨询服务等作为框架协议采购试点,采购完成后运用到市、区两级预算单位。

  广州市首个部门集采项目市卫生健康委B超机框架协议采购也正在落地,为大型医疗设备以量换价、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作出了探索。

  同时,广州多个部门一同发力,出台《政府采购软件开发项目采购文件参考模板》等范本,明确《中小企业声明函》填写规范及政府采购各环节的审查权责,破解中小企业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难题,促进广州在落实《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上走在全国前列。

  为从源头上落实公平竞争规则,《广州市政府采购文件编制指导意见》《广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采购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陆续出台,从政策上明确主管预算单位和采购人在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等的职责,切实推进《政府采购负面清单》正面引导,督促采购人和代理机构加强自我约束。

  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城市管理局机械化作业中心2023年机械化保洁类车辆油品(柴、汽油)采购项目在龙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这是广州市完成的首例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广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广州市财政局将继续加大广州地区独立评审单元格建设和应用,并启动省云平台上广州制造业馆运营,展示广州特色制造业产品,以信息技术助力政府采购监管和政策效益发挥。

  推进乡村振兴

  做强做实“帮扶品牌”

  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也离不开政府采购的身影。

  近年来,广州在政采帮扶乡村振兴方面动作频频。根据广东省财政厅的通报结果,广州市政采帮扶排名由“全省第二”变为“3年榜首”。

  据统计,广州组织全市采购“832平台”产品,由2020年的不足5000万元(排名全省第二),上升到2021年的突破1.5亿元,名列全省第一;进而上升到2022年的突破1.7亿元、2023年的突破1.8亿元,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

  在2024年5月15—17日举办的2024年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广州市通过发动全市预算单位同步上线采购,已完成全年预留份额50%。

  起初,广州的帮扶合作仅由“832平台”1名大区服务经理对接,效果不是很理想。2023年5月,广州邀请“832平台”来穗与部分市直单位及区财政局代表对接,就更高效、精准展开对口协作座谈。

  目前,“832平台”已建立了广州市服务团队,为全市预算单位采购“832平台”产品提供服务,带动全域采购,扩充帮扶成果。广州同步督促、推动“832平台”设立“832优选”品牌专区和落实严格产品把关责任,主推商品、价格、配送、服务和体验均满意的“五大满意”产品,确保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大力推进按需采购。

  完善信用评价

  精准实施“信用画像”

  已采集超过9万家供应商的信用信息、运用于1万余宗政府采购项目中、涉及金额超700亿元……

  去年9月,“广州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领域信用评价体系3.0”即“信用评价体系3.0”出炉,相关做法和成效获评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是政府采购活动的有效保障。“信用评价体系3.0”以数据赋能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手段,全面归集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全国公共信用信息,从公共信用、市场信用、跨区域信用三个维度,对交易主体进行信用画像和赋予信用分值,通过统一评价标准、丰富数据来源,更好地服务于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

  依托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平台,广州建立分类标准统一的信用数据库。信用平台为全市政府采购供应商建立了一户式信用档案,采用“公共信用+市场信用”双维度,归集政府采购供应商的司法信用信息、行业信用评价信息、交易行为信息等9类信息,为精准实施“信用画像”提供了基础。

  试点先行,全面推广。

  广州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无缝应用到全市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和电子卖场交易中,将碎片化的信用信息串成线、连成面、织成网,实现一站式查询信用信息,助力各行业监管部门打通信息孤岛,进一步构建起全覆盖、全方位的政府采购信用管理体系。

  通过升级建设信息平台,广州将现有云平台上实施的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和简易采购的供应商履约情况信息汇集,并推送至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平台。

  具体而言,信用评价实行每日一评、动态更新,信用评价分及时公布并运用到政府采购项目中,在评审中占5%的权重。定期对履约评价情况进行抽检,并将履约评价信息进行归集、总结和应用,使信用分值成为供应商能否中标的关键因素,让“诚信优质企业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常态。

  为进一步推进智能监管,广州推动建立“信用查询+信用承诺+容缺受理”的诚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核心,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多元化综合信用监管体系。

  事前,投标供应商均需签订投标承诺函,部分交易信息由供应商事前主动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事中,实施跨部门协同信用分类监管,包含行政管理、司法、行业主管部门实施的奖惩,最大限度地发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用;事后,实施动态信用分类管理,监管单位可根据信用评价结果、监管关键点,采取差异化措施,推动“信用+贷款”,评价为“优”的供应商能享受到“政采贷”。

来源:南方日报